2月26日下午,我校召开人文社科新学期工作会议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校“两代会”精神,研究部署2025年人文社科重点工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陆俊杰对2024年人文社科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向社科战线的同仁们表达诚挚感谢。他指出,人文社科的整体状况在过去一年有所提升,特别在国家级项目和教育部哲社奖方面取得新突破,但与兄弟高校相比,在高水平论文、高层次决策咨询报告以及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要谋划好、实施好、推进好2025年人文社科重点工作,坚持干字当头、共同奋进,做到因时而动、因势而变,把工作再推进、再落实、再提升。就做好新学期人文社科重点工作,陆俊杰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做好“内化功”,关键之年更需拼搏奋进。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承前启后,面临博士点申报、学科评估等重大任务,重大重点项目、省部级成果奖、学科带头人等核心指标将决定明年工作成效。要根据形势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将宏观要求内化为自身发展理念。二是做好“深化功”,爬坡过坎实干为先。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要落实落地落细,省部级成果奖要着眼长远,本年度要力争质与量“双突破”;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要创新理念,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文;交叉科研要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创新思路方法,促进文理工医深度融合。三是做好“转化功”,务必守正创新再创佳绩。要投入精力深入研究,着力将决策咨询报告转化为行业标准、政策法规等;要打造高水平精品力作,积蓄科研能量;激活教师科研活力,推动高层次项目申报和论文发表;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和广泛应用。

会上,各文科学院交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的推进情况、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培育情况、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的组织情况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与举措。

人文社科处处长孙泊主持会议,从“以项目申报为龙头,着力强化有组织科研”“以成果培育为驱动,扎实做好新一轮国家、省哲社奖申报组织工作”“以新型智库建设为支撑,持续深化‘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等三个方面,全面汇报了今年人文社科工作的思路与举措,并就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培育工作、“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特色打造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相关学院、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人和科研秘书参加会议。

(吴寒飞/文  朱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