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29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为了推进中国本土教育理论研究,本届论坛专门设置“情境教育的计量研究”主题论坛,及时发布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情境教育计量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南通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徐红波致辞

 

情境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基于长期的教改实验,吸纳古典文论“意境说”的理论精髓而创建的蕴含民族文化意蕴的教育思想体系,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名。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侯剑华教授是国内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的著名学者,他分享了科学知识图谱的理论演化、分析工具以及图谱解读方式,认为计量研究在监测情境教育学术前沿、预测情境教育发展趋势、挖掘情境教育研究人才和制订情境教育学科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问题导向、学科交叉和数智驱动等一系列建议。

 


中山大学侯剑华教授作特邀报告《科学知识图谱:理论、方法与应用》

 

作为情境教育的核心领域,情境教学研究备受关注。江苏省教育学会情境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我校情境教育研究院院长王灿明教授通过我国中小学情境教学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得出三个结论:一是中小学情境教学研究历经基于情境创设的情境教学、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和素养导向的情境教学三个发展阶段,涌现出大量原创性、引领性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二是中小学情境教学研究呈现稳中有进、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研究热点和前沿主题不断更迭;三是中小学情境教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着“研究力量分散、科研团队偏少、高质量成果下降”等突出问题。他表示,运用情境教学,“形似”并不难,难的是“神似”,要追求“形神兼备”,就要加强“李吉林精神”研究,并将其概括为“心怀天下、矢志报国的担当意识,勇立潮头、潜心教改的创新精神,真情倾注、爱满校园的儿童情怀,扎根本土、力学笃行的行者风范,在与会代表中引发强烈反响。

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作报告《中小学情境教学研究30年:现状、热点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运用计量学研究方法,开展教材和教学的情境分析。我校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李祖祥教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情境素材强调生活性,情境活动强调实践性,情境内容兼具统一性与阶段性,但也存在着情境问题真实性不足、情境设计科学性不足、情境素材时效性欠佳、情境类型比例稍显失调等问题,这就对一线教师如何忠实性执行、修复性使用和创造性开发情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赓续中国本土研究立场,传承中国本土研究基因,我校情境教育研究院陆平教授悉心分析了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的55个阅读课例中的118个情境,将它们分为感受性情境、任务性情境和背景性情境,并提出丰富儿童的语言经验积累、激发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和以情境链贯穿阅读全过程等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学术因交流而多彩,学术因互鉴而丰富。在嘉宾与谈环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安桂清教授对我校情境教育研究院的科研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情境教育超越了西方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团队加强情境教育的计量学研究,注重将知识图谱分析与文献计量研究、内容分析相结合开展实证研究,展现了它在文献分析、经典课例和教材研究上的独特优势,是以跨学科研究推进情境教育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她还表示,情境教育研究不仅要打破学科局限,大胆引入新方法,更要从思想上坚守中华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注重思想与方法一致性,在国际比较中彰显情境教育的本土特征,加快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学科体系。

 


特邀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安桂清教授点评

 

我校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邓小泉教授主持了论坛研讨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学者和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在线参会人数突破了一千两百人,展现出情境教育强大的号召力。上海市闵行区莘松小学范一好老师参与了现场研讨活动,高兴地对记者表示:“今天的我,犹如晴空下的大海,虽表面平静,但内心无比激动,情境教育的计量研究成果让我深切地感到,情境教育的生命力是强大的。”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张艺萌老师收看了论坛直播,认为“王灿明教授对李吉林精神的概括和研究,让理性的实证分析,在这一刻,有了人格的魅力感染。”(毕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