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5年中国第六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南通大学校地共建项目“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课题组成员、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邵耀辉博士代表课题组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在闭幕式上做了题为“‘以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工业文化景观视野下的张謇与近代南通整体保护”的学术报告。
这是继2014年11月意大利佛罗伦萨第18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科学研讨会(ICOMOS GA18)及2015年9月法国里尔TICCIH第十六届大会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领域推介“张謇与近代南通”表明南通冲击世界文化遗产后,“中国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开办六届以来第一次发出南通声音。
上世纪初,张謇在南通修马路、建博物馆、建五山公园,不遗余力地开展城市建设,并以一种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努力使人民有安居乐业之所,在通过建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多维度地从区域到城市到五公园、博物苑、五山营建等典例逐层展开,展示了张謇在经营近代二三十年间留下的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了基于传统与现代、有中国特色、富有诗意的早期现代化模式。张謇先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得到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高度评价。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会员,邵耀辉博士长期致力于南通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她在报告中指出,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传统与现代的断层中,张謇煞费苦心地留下了一滴血脉,续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而他一生中谱写的最恢宏的史诗竟刻在了大地之上。在当代中国急速城市化面临的“千城一面”等重重危机中,促使我们不仅要向西方更要向本土寻求对策。而“张謇与近代南通”这一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期的绿色文化遗产,正是应对当前城市复兴种种问题的一把钥匙。邵耀辉在介绍南通以唐闸为核心的工业遗产保护成就的同时,也揭示了目前以工业建筑单体为主的工业遗产保护的狭隘性,以期走向工业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护。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是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个学术组织。2015年第六届中国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举办。研讨会以“工业遗产的未来”为主题。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TICCIH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终身名誉主席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教授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对“张謇与近代南通”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并热切期盼“张謇与近代南通”这一独具价值的工业遗产早日登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建工学院)
邵耀辉博士和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终身名誉主席以及TICCIH台湾代表参观“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畅谈张謇与近代南通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