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源深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王光林两位专家应邀在我校图书馆110报告厅作学术报告。来自南通市各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师、研究生和泰州地区高校的部分教师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
黄源深教授学术讲座的题目是《大学英语阅读的问题与对策》。他从“英语阅读的主要功能”、“大学英语阅读的主要问题”、“解决目前阅读问题的建议”等方面结合具体的英语学习实践事例和理论阐释,指出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英语阅读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英语阅读能力是抢占学术前沿的保证。他认为目前大学生的英语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阅读文本抓不住大意、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注意力有限。因此,他建议必须尽快结束目前的大学英语“零阅读现象”,大学英语阅读课要抓要害(如信息获取、阅读速度、阅读长度意识和阅读习惯),并且需要编写具有针对性的英语阅读教材,让学生享受阅读英语的兴趣。最后,黄源深教授介绍了自己主编的《英语阅读教程》的编写思想和主要特点,指出:“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对大学英语学习来说尤其如此;《阅读课》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抓好它,当有一天人们开始重视阅读和《阅读课》的时候,我们离学会英语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当然,强调阅读并无轻视听说之意,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缺什么都不行。”黄源深教授的讲座幽默风趣、思想深刻,听众席掌声不断。
王光林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是“Translating Fragments: Disorientation in Shanghai Dancing”。王教授结合自己翻译澳大利亚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的小说《上海舞》的经历,引经据典,通过对理论文本的详细解读,指出翻译其实就是将源文本碎片化之后重新粘合的过程,但不管翻译者粘合得多么细致也不可能完全复原源文本。王光林教授引用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一句话“我们如何从舞蹈中了解舞者?”(“How can we know the dancer fromthe dance?”)来隐喻翻译者和翻译过程,并以此结束讲座。王教授学识渊博,在报告过程中旁征博引,让聆听讲座的师生感受了翻译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
又讯5月8日下午,苏州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英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军教授应邀来校在图书馆110室作了题为《认知语言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我院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徐春霞教授主持,不少本科生、硕士生和教师前来参加。
王军教授首先介绍了认知、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然后逐一阐释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研究背景、研究现状、核心内容和发展趋势。王军教授认为,在认知视角下,语言带给我们的不再只是意义、结构和语音,而是由其所激活的在大脑中反映的诸多层面的结构网络。对于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王军教授概括为学术素养有待提高、学科交叉能力不够和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等三个方面。最后,他指出,做学术研究要有恒心,切忌见异思迁;选题要找准切入点,点面结合。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