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8日,由中国创造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省创造学研究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全国创新驱动发展与经济转型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国家发改委直属机关党委宣传部长丁晓龙、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周谷平、同济大学副校长蒋昌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等专家领导参加了大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与经济转型”,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我校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灿明教授发表了题为《职业学校学生科学创造力、创造性人格的调查研究》的学术演讲。

王灿明教授的演讲从他的科研团队2009年对第19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所做的研究切入,发现在高中组的56个一、二等奖中职业高中仅获5项,占获奖总数的8.9%,他将此现象归结为普高与职高创新教育的“结构性失调”。后来,他们又对第20-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在这五届共2048件获奖作品中,职业高中仅占9件(其中澳门3件,内地6件),而且近三届大赛中居然没有1件内地职业高中的作品获奖。由此,他们判断创新教育的“结构性失调”问题不仅存在于江苏,而且存在于全国,并呈现出越演越烈的态势。其研究报告在《中国青年研究》《江苏教育》相继发表后,有学者质疑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因为研究对象仅限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选手,并不能推及到普通学生身上。所以,他们又将职业学校学生科学创造力、创造性人格的调查研究纳入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之中,采用《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和《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测验》对江苏南通市的12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翔实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三个令人信服的结论:1.职业学校学生的科学创造力低于普通高中生,且年级差异显著,从一年级至三年级呈递减趋势;2.职业学校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在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年级差异显著,呈V型发展态势,一、三年级基本持平,二年级最低;3.绩优学校与成长学校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绩优学校学生的科学创造力高于成长学校,且差异显著。该报告是国内首次进行的职业学校学生科学创造力、创造性人格发展的规范研究,深刻揭示了普高与职高创新教育的“结构性失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王灿明教授在演讲中呼吁,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职业学校就必须尽快走出创新教育的“边缘化”困境,大力推进“课程引领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更健康和谐的精神环境。

王灿明教授的报告以其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内容清晰的结构层次和富有穿透力的演讲风格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陕西省创造学会理事长王正洪教授、四川省创造学会常务副会长罗成昌教授、江西创造学会秘书长倪锋教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杨方副教授等纷纷肯定这是对职业学校学生实施的创新能力发展的区域评价的首次尝试,可以为加强和改进我国职业学校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第一手数据和理论支持。会后,王灿明教授还回答了与会其他代表的提问,并围绕着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测评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创造教育研究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