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权威刊物《TICCIH Number》(2013年第3期),在头条位置刊登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邵耀辉博士的论文《建构历史信息系统保护文化景观:中国南通大生纱厂及其文化景观》。这是《TICCIH Number》介绍的首个中国案例,标志着南通大生纱厂得到了国际组织的重视,也为正在进行的纪念张謇诞辰160周年活动增加了浓重一笔。
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宣告成立。时至今日,欧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蓬勃发展,几乎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也深入到每个市民的心中。德国38项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中,就有5项和工业文化相关,并相继诞生了一批新的学术概念。亚洲的工业化本身起步较晚,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起步也晚,至今尚无一例现代意义上的工业遗产登上世遗名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步认识到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引入了大量欧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和实例,并在本土诞生了一些不俗的保护规划与实践。南通大生纱厂等11处狭义概念上的工业遗产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邵耀辉博士毕业于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其博士论文以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为研究对象,其成果用德文由柏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中文版。邵博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写过《南通近代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得到时任南通市市长现任市委书记丁大卫的重视。
邵耀辉博士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留学期间曾游历欧洲20国,考察世界文化遗产近百处,并详细考察学习了德国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作为TICCIH的新晋会员,又身处亚洲最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之都南通,近年来自觉肩负起中国工业文化遗产走向世界这一历史使命,邵耀辉博士关于《唐闸生态整体保护建议》,受到南通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南通市长张国华、副市长朱晋分别批示,请市文广新局和置业集团组织调研,并约见邵耀辉博士,当面听取邵博士关于唐闸生态整体保护的建议。
作为南通大生纱厂所在地,南通唐闸是中国人在近代民族危难之际,不甘屈辱,主动接受西方辐射并与中国传统巧妙嫁接,由工业化而城市化,进而推动整个区域发展的特例。它最终促成了一个基于传统与现代、由封闭的封建州府县城,到开放的现代化城市区域绿色空间的有机过渡与转型,开辟了有中国特色、富有诗意的早期现代化模式。该模式有理论、有实践,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帝国主义的铁蹄倾轧之下的张謇,艺术地经营地方所表现出的严谨求实与浪漫情怀,在工业化之初就有意识地规避城市病,实施绿色生态城市战略,成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朵奇葩。
邵博士认为,唐闸作为近代中国城市建设的特例,整体保护意义重大。唐闸的工业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规划应审慎决策,以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来衡量,以冲击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用健康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生态环境,实现唐闸新一轮的崛起。
最新一期出版的《柏林理工大学校报》也刊登题为《中国都市的城市绿化(从历史走向未来):邵耀辉探索中国千城一面之出路》的文章,专题介绍了邵耀辉博士。(张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