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小舒教授做客文学院,为文学院师生主讲了题为《中国审美文化漫谈》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范钦林教授主持,文学院中文111班全体同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及部分教师聆听了讲座。
讲座一开始,王教授便为本次讲题中的“审美文化”做了定义,即与人类审美活动有关的文化。王教授说“审美文化”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方,八、九十年代传入中国,国内学者目前研究着眼点为中国审美文化,其内容涵盖艺术、工艺、建筑、礼仪、风俗等领域。接着王教授以时间为序,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新时期时代、青铜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唐代等时期人们对审美文化的追求及由此而创造的诸多智慧结晶。
在新石器时代,王教授以彩陶、玉器为例向我们展示了远古祖先的审美追求。仰韶文化中出土的彩陶,多是红底黑纹,图像具有抽象性,但着实表现出远古人的审美意识。王教授还将中国的彩陶与古巴比伦等地的彩陶作了对比,从而凸显出我国彩陶丰富的文化底蕴。相对彩陶而言,玉器的审美功能更加明显,在《诗经》中玉以其色、质之不变,喻情感之忠贞;在《论语》中孔子以玉比君子性格之刚毅、温润与坚守。在秦汉时代,王教授以冥器及陵墓雕塑为切入点,向我们说明了秦汉时期,粗犷、写实的艺术创作渗透了古人以形传神的审美诠释。接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教授着重讲了这一时期的绘画书法艺术,由存世的绘画作品及书法瑰宝,我们领略到魏晋士人那种非功利性且个性十足的述美之心。由于讲座时间有限,关于唐代的审美文化,王教授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唐代的服饰、丝绸之路、佛教石窟等几个方面所传达出的唐代大气、雍容而又积极吸收外来文明的审美形态。
整场讲座中,王教授不仅以其动人文雅的话语感染着每一个听讲者,而且他还为此次讲座准备了精美绝伦的实物图片,从而使听者享受了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王小舒教授学术涵养深厚,为人虚怀若谷,和蔼可亲,讲座当中与师生积极互动,整场讲座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讲座最后范钦林教授作了总结,他说王教授从中国历史的审美表征出发,以时间为轴线,详细解说了中国的审美文化,带领文苑师生进行了一次多姿多彩审美文化之旅。(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