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span style="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宋体" times="" new="" "times="" roman";="" bold"="">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尚君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报告会开始前,陈尚君教授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周建忠副校长代表学校颁发了聘书。陈教授将他的著作包括《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唐代文学丛考》、《旧五代史新辑会校》等10种25册赠送了给南通大学。
陈教授的学术报告围绕“唐诗文献”这一中心,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四个方面对如何开拓唐代文学研究作了具体阐述。陈教授提出“既要充分尊重前人研究,又不可轻信前人成果”的治学态度,要亲自动手去调查公私藏书目录、探访古本善本、校书以及写读书札记。这种将“史源学”方法运用到唐诗研究之中的治学门径,是他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
新学问的产生往往来自于新材料和新方法。陈教授还分享了唐文献研究领域近年来发现和刊布的新材料,提出唐文献研究还必须重视四类文献,即敦煌文献、石刻文献、域外文献和佛道文献等。同时,这些新材料还促使了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的突破,产生了新的研究热点,例如丧挽文学研究、传记文学研究、文体文化研究、家族文学研究、女性文学研究等。
报告包括了唐代文学传世著作的流传变化、已佚著作的辑佚钩沉、新出土文献的史料抉发,体现了陈教授对唐代文献的研究不仅体大思深,而且代表学术发展方向。这次活动给文学院师生带来一次感受名家风采、启发治学思路的学术盛宴。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张祝平教授全场主持,并作精彩点评,为这次活动增添了光彩。
陈尚君教授出生于南通,在南通接受了基础教授,后考入复旦大学并留校任教。他师从一代名师朱东润先生,治学遵循传统,长于文献考据,对唐代基本文献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文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陈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