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以1928—1937年间资本规模小而又活跃于现代文学出版的新书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以出版机构为核心的1930年代文学生产状况。相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状态而言,现代出版是形塑文学“现代”品格的重要推手。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过程中,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三大出版机构因资本雄厚、规模宏大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传播角色。泰东图书局、北新书局、开明书店等中小出版机构先后成立并介入中国现代文学出版,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三大出版机构逐渐呈现出错位发展态势。为掌握行业话语权,凸显与商务印书馆等大型出版机构主导的书业公会的区别,1928年12月,北新书局、开明书店等21家中小民营出版机构联合成立“新书业公会”,有意强化新文学与新思潮出版这一特色并开展行业活动。虽然新书业公会存续时间不长,但作为一个具有自我角色认知的民间出版业联盟,其注重新文学书籍出版的理念不仅没有消减,反而在1930年代文学生产中越发明显,并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出版领域一支不可漠视的力量。
1930年代的文学发展迅猛,以巴金、沈从文、茅盾等为代表的一代作家焕发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名篇佳作异彩纷呈。从期刊登载到独立成 |
|